虽然很多出口大户企业参加广交会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展示企业形象,巩固外商友谊,然而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参加广交会不小的花费已经逐步纳入缩减业务开支的范畴。
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先决条件是要具备保值功能,由于美国政府长期奉行渐进性贬值政策,美元储备已经成为美国人的重要吸血工具。要摆脱被剥夺的困境,就必须把外汇储备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形成一种合理的币种结构。
由于通胀对工薪阶层的杀伤力最大,而工薪阶层又是当今一切社会构成的基础,因此,如控制不好,有可能会酿成地区乃至全局性社会和政治动荡。举例说:在1985年时,中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20公斤肉类,在已经经历了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后的今天,对肉类的消费需求已经增加到年人均50公斤。但在谈论价格问题时,在一般情况下用吃亏占便宜等字眼并不合适,因而此处要加引号。什么是社会需求结构呢?笔者在拙著《经济选择的秩序——一个交易经济学理论框架》一书中对此有过详细阐述。这些按一定方式排列的需求物品簇及其层次结构,就是笔者所谈论的人的需求结构。
同时政策性收紧出口退税政策,对某些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关税、抬高出口价格。价格是两种物品交换的比例。我们在大学扩招合并造出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当初是个什么思维?因为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所以我们就误以为我们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经济会更有质量,会更高速的发展。
越南本地银行都不愿意做房地产购屋贷款,不想用越南货币做,怕贬值。我这次发表的文章希望能够在八大危机的基础上,唤醒政府,企业和百姓的共识,共同为着中国的未来,走一条正确的路。以玩具业为例,一个芭比娃娃我们的出厂价一块美金,在美国的沃尔玛零售价格是9.99元美金,那一块美金,原料占了0.65%,生产价0.35%,那么你晓不晓得我们能赚多少钱?几美分了不起了吧。我们不赚钱,老外也不一定能赚钱,但是我想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这一块钱制造业赚不赚钱不重要,你这一块钱的制造业最多赔多少钱,最多赔一块钱吧,但是整条产业链创造出十美金价值,因此制造业赔多少钱都无所谓,因为可以从6+1的6把1的亏损全部赚回来。
如果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衣服,企业搞自主创新的产品能讨好这些消费者吗?显然不行。而真正能节省成本的方式就在于产业链的高效整合,这是我所提出现代意义的成本控制新思维。
以环境破坏为例,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 16个。当然很多人对政府是否有能力做这件事提出质疑,我只能说我期望我们政府能做到。目前外资对我国企业的收购就像井喷一样,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55.48%,外资企业占高科技产品出口的87%。这种高效整合的意义重大,因为这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管道,举例而言,一件衣服库存12天的成本比库存180天的成本起码节省了90%以上的成本。
我们哪里知道,这个想法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难道是我们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第一个错误就是以拉动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无疑的造成投资过多,而消费过少的局面-----------我们工厂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由于国内消费不足,只有出口卖给外国人消费,因而必定造成所谓出口创汇的现实情况,我国出口减掉进口的贸易顺差几乎是日本的两倍,而达到9%的高水平,因此外汇迅速积累。同样,2008年的上半年,我分析认为深圳市中心楼盘价格依然坚挺,而附近中低价房会跌价。可是,为什么政府说是过热,甚至动用这么大力道控制通货膨胀呢?2008年6月,越南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导火线就来自于这个国家通货膨胀失控,通货膨胀高达25%,一般老百姓看到了越南货币不断的贬值,他们就换美元,换欧元,换其他国家的货币,甚至是换黄金。这种现象的冲击使得我们的政府更有决心进行宏观调控。
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每个角落几乎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你们可能会问我,什么是流动性过剩。
而且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中国代工厂只能忍气吞声,任打任骂。资本主义的本质从来都是掠夺,从来没有改变过,从150年前大清王朝到今天都没有改变过,只是150年前它是以东印度公司为前导,炮舰为后盾,而今天却是以国际化为前导,金融为后盾,其掠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泰将责任推向中国代工厂时,中国老板只有自杀以明志了。我要清楚地告诉各位: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市场。大家还记得我当时的解读吗?我说内地专家学者的这种看法错了,本质上,深圳地区房地产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更衰退了。因为这些企业或企业家把本应继续投资实业的资金转作投资,用来买高价房,从而全面拉动中低盘房价,形成泡沫现象,再因为宏调和消费力不足的造成中低价楼盘全面跌价。那么什么叫做国际产业链分工呢?我们不妨以玩具业为例来看,一个芭比娃娃的前期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等均在美国完成,中国工厂只不过进行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而后期的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也是由外商来做。换言之,就是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是一块钱,我们称之为硬一元,而做这种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部分的产业链叫做软九元。
如果你因为不切身从事而还没感觉到,那么请你去看看飞跃等出口型企业现在的困境吧。因此用流动性过剩这个理由可以解释2007年所看到的一切现象,包括楼市泡沫、股市泡沫,以及通货膨胀,所以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延续了过去四年来的紧缩政策一直到今天为止。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这种无沟渠的环境下,他们对我们企业的掠夺简直让我们国内工厂欲哭无泪。我不是阴谋论者,也不是为了吸引大家眼球。
在07年你可以糊涂,因为楼市泡沫,股市泡沫,通货膨胀你可以用简单的钱太多来解释,可是2008年,你看不到楼市泡沫了,你反而担心,楼市要下跌,股市更不用讲了。如果缺乏一个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则,而盲目的引进外资,你陡然放两只秃鹰在天空翱翔,这两只秃鹰将会像洪水一样席卷大地,把良田都淹没,因此未来的格局一定是大欺小,强欺弱。
结语 最后,我很痛心地告诉读者,2007年我写的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文章刚刚发表的时候,全国正洋溢着股市楼市的欢乐气氛,甚至有人认为我唱衰中国经济,而对于那些粉饰太平的专家学者反而给与了更多地关注。这样不但加快了周转率,同时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为什么A愿意报低价?因为代工业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扩产容易,但扩产都是一次性固定投入,扩产之后的维护成本会逼着代工厂不敢减产,因为签单的时候外商只给一个边际的毛利率,根本不考虑你有多高的固定成本。通货膨胀确实是有,说不定更严重了?目前的经济现象已经让流动性过剩理论破产了。
那些没有觉醒的大多数在国际分工之下,被分派到哪一环节了呢?事实上,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九美金的价值,而他们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
飒拉为了加快运输的速度,他们在物流基地挖了200公里的地下隧道,用高压空气运输,速度奇快无比。可是当我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会含铅量超标呢?又有多少退货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呢?而大家知不知道,以芭比娃娃为例,我们制造的过程当中,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可是真正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制造出价值一美金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金将近10美金。
从产业链分工看大学生就业困难那么,这个国际产业链的战争和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我想大多数人应该答不上来。这个时刻我想起了屈原所著离骚的一段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夫复何言啊。
但是读者们都会提问,产业基金也好,金融资本也好,难道我们不让他们进来吗?我们当然是有条件的欢迎他进来。这样不但大幅缩减了产品设计的速度,而且可以在市场需求还没变化之前迅速推回市场抓住市场脉动。而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下,中国代工厂事实上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简单的讲,流动性过剩就是我们手上的钱太多了。
安海斯-布什公司就是头上翱翔的第一只秃鹰,他叫做产业资本。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战争的特点。
因为,我们的政府认为,今天中国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那么二只秃鹰是谁?讲讲徐工,徐工是重工业领域,美国的凯雷基金想收购徐工,当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提出坚决反对,我的反对理由非常坚决,那就是国有企业的好坏,不能以净资产做评估标准,一个企业的价值,不取决于净资产,而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永续经营能力,因此我反对徐工出让给凯雷。
产业链阴谋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产业链高效整合面对重重危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我想透过一个简单例子------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西班牙的飒拉(Zara),系统地解答这一问题。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中国企业永无出头之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